根据2018年中国科协精心筹划办好一批实事的指示精神,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位组织编写《科技工作者法律实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向科技工作者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科技工作者法律意识,培育科技工作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能力。
《手册》本着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的原则,聚焦当前科技工作者所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重要政策要点,采用问答式,总共5章,138问,每道题统一包括三部分:答案、释义、依据。各问题依据最新的法律文本和政策文件,力求满足科技工作者的切实需要。
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如何选择最佳救济途径?
赶紧下滑get重要知识点吧
↓↓↓
答 案
我国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一般包括民间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和诉讼等。具体到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救济途径,则包括谈判协商、行政处理、仲裁解决、民事诉讼、刑事控告等;涉及货物进出口的,还可以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针对不同的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各种救济途径的特点选择最佳途径。
释 义
1. 相关概念
1.1 行政处理。即向行政主管机关进行投诉,要求行政主管机关对侵权行为进行行政处理。
1.2 仲裁解决。仲裁是指当事人之间根据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决,并受该裁决约束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
1.3 民事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民事纠纷的争议解决方式。
1.4 刑事控告。指由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提出,要求追究被控告人刑事责任的一种救济手段。
1.5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对与进出口货物有关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以下统称“知识产权”)实施的保护。
2. 知识产权侵权救济途径特点分析
2.1 谈判协商。
优点:谈判协商是最快速、直接的争议解决方式。通过平等、自愿地协商,双方当事人就侵权赔偿达成和解协议,或直接达成许可、特许经营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彻底解决纠纷,节约司法资源和当事人双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不足:双方可能因为诉求差距过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2.2 行政处理。
优点:通过权利人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投诉,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侵权方处以行政处罚,强制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有权没收和销毁侵权产品及制造侵权产品的设备和工具。行政处理较诉讼而言处理周期通常较短,是比较方便快捷的救济途径,有利于权利人及时保护权利。同时,行政处理不影响另行进行民事诉讼维权,行政主管部门对侵权产品进行查封、扣押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查封扣押的侵权产品实物等通常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使用。
不足:由于行政主管部门通常对处罚权的行使非常谨慎,因此一般只处理属于侵权情节明显的案件,而对复杂案件通常倾向于不处理或建议当事人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2.3 仲裁解决。
通过双方事先签订或事后达成的有效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纠纷双方可以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优点:其一,由于仲裁机构选定和聘任的仲裁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般都具备与所涉案件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更有利于准确、客观、科学地解决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知识产权纠纷。其二,仲裁程序比诉讼更为灵活,根据当事人的选择,很多环节可以简化;仲裁期间较短,一般四个月左右可以结案,且一裁终局,有利于快速解决纠纷,节省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其三,仲裁原则上不公开审理,只有经双方当事人协议公开的才可以公开进行,且合议和裁决结果不对外公布,因此有利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其四,我国是《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的成员国。截至2018年6月20日,《纽约公约》成员国已达到158个,中国的仲裁裁决在公约成员国间申请承认和执行无须考虑这些国家是否与我国订立了司法协助条约,因此仲裁方式更有利于裁决的域外承认与执行。
不足:其一,在我国,知识产权仲裁发展仍不够平衡,专门的知识产权仲裁机构数量较少且地域分布不均,当事人对仲裁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途径也较为陌生。其二,受案范围较窄,知识产权仲裁案件主要涉及特许经营、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出版、版权等方面的合同纠纷,较少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有的仲裁机构则直接将知识产权受案范围限定为知识产权合同纠纷。其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极为有限,因此一旦仲裁结果有失公正,当事人也难以获得其他救济途径。
2.4 民事诉讼。
优点:其一,民事诉讼严格依照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程序进行审理,追求程序正义,且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和审判监督制度,相对能够保证案件审理具有较高的公正性。其二,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权威性,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可以有效保障生效判决得到及时执行。
不足:其一,民事诉讼程序严格,环节多,花费时间长,当事人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其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法院为维护本地利益,难以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其三,判决较难得到域外承认与执行。
2.5 刑事控告。
某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可能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提起刑事控告。
依 据
(1)2017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第十六条等;
(2)2017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第十八条等;
(3)2010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三条、第四条;
(4)1997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