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这一词汇,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兴起的,之前不管是项目还是产品,更多使用的是管理一词。比如,营销管理。
如此追根揭底的说一番,大家应该也明白。所谓运营,和说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营销管理其实并无本质的差别,细究起来,跟最开始的以物易物的本质也没什么区别。
闲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先来说说运营的官方解释: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
嗯……听着像是一句废话。
那我们换个说法: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管理工作。
哎,一下子高大上了起来,但是,读不懂啊!
(原谅我都是从度娘百科中搜集来的,不解释。)
那么,运营到底是什么呢?我总结为三句话来认识运营。
一. 运营是不断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工作; 二. 运营的核心目的是高曝光度,提高转化率; 三. 运营就是让产品变得有温度。这三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赚钱!
这么说可能有点生硬,但是,实际如此。
一.不断延长生命周期。当今社会,不论任何产品,可被替代的几率很大。
就算是同类型同规格的产品,也总能找到替代品,并且很多。
一言以蔽之,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
因此,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解决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之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替代品很多、同质化非常严重的红海市场当中杀出一条血路,进而长久存活下去?
每年市场上投入的产品很多,例举几个名震一时后来死了的互联网产品:雕爷牛腩、网易同学录、饭否、叽歪、follow5、嘀咕、博湃养车、蜜桃购、美味七七、大师之味……
Ps一个:某黄车(虽没死但也差不多了)
这样的产品/项目很多很多,也很现实,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足以让一个明星产品/项目走向死亡。
从哲学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产品/项目最终结果都是死亡。可是,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才有意义。否则,一个产品的诞生轻则耗费三五人好长时间的的精力,重则耗资千万万,这些损失,谁来埋单?
不论如何,活着才有希望!
所以,一个项目也好,一个产品也好,要保证自己活下去,还要保证自己长久的活下去。从长远来看,运营的目的自然就在于延长产品/项目的生命周期,使得它长久运行下去。
二.高曝光度高转化率。保持长久的运行机制,保持长久的生命周期,这算是一个分支目标。
一个项目,一个产品,要想长久下去,就不能不考虑盈利。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营都是耍流氓!
前面已经说过了,运营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赚钱!
那么,如何赚钱呢?
第一, 高曝光度! 第二, 高转化率!但凡有职场经验的人应该懂得这两个短句的意思,更明白其所代表的意义。
虽说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开始流行定制风、个性风。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高曝光度所引起的高转化率是每一个产品、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的。
很简单一个道理,看到的人越多,选择你的人越多,转化率越高,也就意味着赚的钱越多。
所谓精准、定位,这些在营销大师们嘴里经常出现的词汇,的确挺高大上,但要用对地方,否则,谁用谁知道。
当全国人民都在叫嚣着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等等词汇的时候,拼多多优雅上线,并迅速上市。据观察公司提供的信息,拼多多虽历经假货风险,但其营业额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这个案例不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查看。)
想一想各大名企每年都要花费巨额广告费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所为何事?
精准直达固然是好,但是,当信息不对称逐渐打破,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时候,你的产品/品牌如何被消费者选择就显得很重要了。
三.让产品变得有温度。有人也许会说,让产品变得有温度,这是一个产品问题,应该让产品经理解决。
其实不然。
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让产品符合用户使用习惯、色彩习惯、功能设置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产品的温度。并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迭代的最大目的就在于不断优化产品,给予更好的体验。
这个无可厚非。
可是,产品是什么?
是媒介!是企业和用户沟通的媒介、渠道、载体!
更是企业传达价值的媒介、渠道、载体!
企业如何赚钱?通过向消费者输送价值,进而获得报酬。
如何输送价值?通过产品。
现如今的互联网产品,更是将产品做成了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工具。比如,小米。
现在还认为让产品有温度这句话属于产品经理的职责范围吗?
再来看一张图。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等是建立连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是保持连接,活动运营是加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