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没有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让我在写作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搜索写作素材。
在10天的写作训练营中,我大部分写作是在阅读完《写出我心》原文前段后,靠着灵感,一气呵成写出一篇文章的。那种写作心流体验虽然很美妙,但好景不长……
进入“22天写作训练营”后,我开始发现这种“自由写作”无法适用于这个阶段的写作了。
我便开始反思、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并且寻找、探索合适自己的写作方法。
思维的转变加上格局的提升,让我开始慢慢地步入稳定系统输出文章的正轨。通过认真学习Peter老师的语音分享,且用心进行刻意练习打磨文章,加上在导师们的指导下,能感受到自己的系统写作能力在稳步的提升。
听完今天Peter老师的语音分享后,让我对积累素材有了3点新的认识:
01 随时积累(1)与人聊天。
前段时间与Alisha的交流中,她跟我聊到〖潜意识投射卡〗后,我的写文灵感突然涌现出来,整篇文章的架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最后,我把我们谈话的主要核心内容,整理并写出《与Alisha的对话:你的选择藏着潜意识的投射》这篇文章。
(2)线上分享。前天晚上听了Peter老师在大群里分享“信任影响力”这个话题内容后,我甚为感动,那一刻,我因感动而灵感涌现,写出一篇关于“影响力”的文章。
这一切来源于对认真体会分享内容的感知。(这篇文章,后续我会整理分享给大家参考)
(3)倒逼阅读。自从我对外公开做出写作承诺:“在自己公众号《小炜践行者》2日一更文”后,自己阅读的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在阅读前,我会有意识的去选择高质量和符合自己需求的书籍。比如,就拿我这两天刚看完的一本书《一年顶十年》。
我先阅读了这本书的目录和第一章后,我就大概清楚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在哪里。
接着,我就会以“输出倒逼输入”的阅读心法开始刷书。因为是短文类书籍,我看的会比较快。
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一方面,想找到这本书中的金句。因为,短小精悍的文章更容易出金句;另一方面,我想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借鉴、延展出来写文的话题和句段。
02 随手收集
我会像Peter老师一样,每天预留出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输入,通常我会利用早起和周末时间来进行阅读、充电。这也是我之所以能持续输出更多高质量文章的灵感源泉。
以前,我也会像Peter老师那样,把金句和好文收集到印象笔记之中,但被调用的频率却少之又少,这样久而久之,这些被收集的素材,就石沉大海。自己收集素材的转化率就大打折扣。
听了今天Peter老师的分享后,我懂得除了要建立起“金句收集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标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以我们搜索、调用,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效率。
很多写作灵感是转瞬即逝的,如果我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寻找素材上,就会阻碍连续性的灵感涌现。
除了在印象笔记中建立“素材收集库”外,我还会调用微信的收藏、标注和分类不同的优质文章,便以当自己需要时,可以快速查看和填充到自己的文章之中。
总言之,在随手收集金句和好文时,一定要建立起“以终为始”的思维,提前思考我们收集的这个素材未来要运用在什么领域,这样会加大我们收集素材的转化力度。
03 随心观察好的素材,就是在生活中攒出来的。
剽悍一只猫在《一年顶十年》书的末尾提到要“写你所做”这个终极写作秘诀。他说:“从自己所行所思所悟开始写,是一条很好的写作途经”。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更有说服力,还能倒逼着自己去行动,去做出更多成绩,达到知行合一。
正如此前Peter老师所说的,先从我们最熟悉的领域开始写。只要保持每日精进,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针对“情理之外,意料之中”这个分点题目,举了一个保险营销的生活事例,引起了导师们的关注和好评。
可见,把自己观察到事例恰当的融入到文章之中,不仅可以充分论证论题,而且还可以拉进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在十天共读《写出我心》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通过用心观察和感知生活来记录自己的灵感。
同时,发现自己的灵感会随着提笔记录而涌现出更多的写作素材。
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写起的话,那就从自己亲身体验和观察到的事情开始切入写。每个人都是一部自传,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会有源源不断地素材涌现。对于如何收集素材,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找出文章《我就是演员:演了一生的戏,啥时才能成为自己》中的一处素材是:“见自己”与“见众生”的对比。
我写的观点是:通过这两者的对比,来突出和论证,不同层次格局的人,思维和决择也将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