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跨境电商笔记本
TikTok等社媒上,许多人都对在Temu的购物经历表示满意。从小玩意儿、家居用品到衣服、鞋子,Temu广告营销让自己成为TikTok用户的新欢。不难理解,毕竟Temu在推出之时就非常积极地融入社交媒体时代的潮流,在各个社媒广告渠道都投入了巨资,这也造就了曾经有卖家连续3个月日出5000单的辉煌神话。
秉持着向优等生学习的态度,投大大研究了Temu广告营销套路中最新和最受欢迎的部分,从中总结了营销和选品特点,希望能为各位出海卖家提供参考。
Temu广告营销:巨额广告投入,名不虚传
近90天Temu仅在Facebook渠道投放的广告总数就高达50784条,月均16928条,日均564条。投放力度较大的时段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
就国家/地区分布来看,近90天目标市场主要为北美地区,美国素材量占总量的69%,加拿大占比12%,其次是占比在6%的英国。在北美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返校季的购物高峰,而返校季又是仅次于圣诞节的购物旺季。加大的投放力度显然是在为返校季吸纳客源。
Temu广告营销:近期主推超低价鞋、包,初尝短剧带货
凭着日均564条广告的投放力度,即使只看单天的广告,也能看得出来Temu最近在推什么品,以及尝试什么样的新营销套路。这里以9月6日当天的广告为例展开分析。
新广告商品TOP10
新广告商品包括男士运动鞋、户外背包、女士皮鞋、手机支架、尼龙斜挎包、男士皮包、女士皮包、网球鞋、女士休闲鞋和双肩包,不难看出:
商品集中在鞋、包品类;男士鞋包略多于女士鞋包;
价格在$0.35~$13.94区间,绝大多数低于$2;最便宜的是一款尼龙斜挎包,售价$0.35,最贵的是一款双肩包,售价$13.94;
大部分商品没有logo,无明确品牌信息。
新广告素材套路
可能处于日投放素材量较大的压力,新素材大部分都是模板化的图片素材,主要由简洁背景+商品正视图+优惠后价格+免运费+App logo组成。而且突出强调了价格,价格数字是除商品正视图之外尺寸第二大的元素。这是Temu广告营销中值得新卖家学习的部分。
虽然同为模板图,但包类和鞋类也有所区别:包类商品有图片或视频展示上身效果图,方便用户参考大小,但鞋类少有上脚图。广告文案也贯彻了模板化特征,基本都是品宣,表明在Temu购物有优惠、免运费,并没有介绍对应的广告商品。
受时下正流行的短剧广告营销的影响,Temu在9月6日也推出了一条推销运动鞋的短剧。浮夸的表演,紧张刺激的配乐和脱离现实但又有逻辑的剧情算是学到了短剧的精髓,堪称《电商打工人发疯文学》,各位可以感受一下~
剧情大致是,老板拿着棒球棍怒气冲冲地走向某个地方,员工慌忙阻止。老板一棍击飞桌上的一堆运动鞋,质问“质量这么好的运动鞋只要2.98美元,为什么没人买???”
这时第三个人跑过来说我知道,“因为大家都怀疑它的质量”,老板气得直翻白眼,随手拿起一只鞋展示,“看看它的做工,用的超级透气材料,你的脚会感到自由和舒适,鞋底超级柔软,不用担心脚痛,即使被淋湿也能迅速干燥”。
这时第三个人又说了,“许多没有参与的人认为这个优惠活动是假的”,老板慷慨激昂地说“活动当然是真的”……看描述你会以为这个故事发生在老板办公室?错!是在公园小河边,并且参演的3个人分别是黄皮肤、白皮肤和黑皮肤。
目前这则视频广告投放仅1天,还看不出消费者反应好坏,可以期待一下一周后它的数据,来判断正火爆的短剧带货效果如何。
Temu广告营销:广告几乎覆盖所有品类
热门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喜好,他们喜欢的可能是广告中的商品,也可能是广告本身的呈现方式。总之,高展现估值的广告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近期喜好的风向标,可以作为选品和优化广告素材的参考。
热门广告商品TOP10
热门广告商品包括保鲜工具、装饰胶带、智能手表、三合一充电器和大容量保温杯,这5款商品广告都是视频形式了;花园装饰、针织连衣裙、印花连衣裙、餐垫和女士托特包则都是图片形式的广告;可以明显看出:
常规商品多用图片呈现,非常规商品或别具特色的常规商品则多用视频来呈现;
品类非常丰富,从厨房用品、学习用品到电子产品等,基本满足一家三口的所有需求;
大部分商品没有明显logo,品牌信息模糊。
热门广告套路
首先,与新广告最大的区别是,热门广告素材和文案中都没有露出价格信息。其次,对比来看,热门广告文案传递的信息也更丰富,除了强调平台优势,也有讲明商品卖点;同时提供了商品的搜索代码,方便用户搜索直达,简化购物路径。
视频和图片呈现出的内容都更丰富,在适配的日常的场景中展示商品,比如上图那条保鲜工具的视频,开场背景是厨房台面,背景有筷子筒和汤勺等餐具;三合一充电器的视频背景是办公桌面,有出现电脑和书本元素,把充电器放置在桌上给手机和手表等电子产品充电,形成令人熟悉的画面。这是Temu广告营销中非常值得学习的部分。
而且,视频视角都是拍摄者第一视角,像自己拍视频给好友推荐某个东西的感觉,有助于消解第三方拍摄的“广告感”,更亲切,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