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比如让一块充盈着机遇的土地变得危机重重。
印度,作为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手机出海的应许之地,流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在内的中国手机厂商,纷纷在此投资建厂,垄断了近6成的智能手机份额。
只是好景不常,因两国边境冲突和印度本土手机制造供应链的逐步完善,印度政府便开始了“过河拆桥”,通过各种手段来打压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厂商,以便扶持本土智能手机品牌厂商。
彭博社8月9日消息,印度打算限制中国品牌在当地出售价格低于1.2万卢比(150美元)的智能手机,借此扶持印度本土手机产业。
此次将准入门槛设为12000卢比,印度政府可谓“用心良苦”。
要知道,目前印度份额前五的低价手机分别为Samsung Galaxy S21 FE、xiaomi12pro、iQoo 9T、oneplus 10T、realme GT pro。
除三星外,其余品牌均来自中国。目前,印度手机的均价在1.5万卢比左右。而相比中国品牌,三星的定价更高,约为1.7万至1.8万卢比之间,而小米的平均售价则为1.2万至1.3万。因此,印度政府的目标直指来自中国品牌。
若印度真的实施此禁令,可能将会使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被迫放弃或收缩这一价位段的市场,此举势必将冲击到中国手机厂商的在印度的出货。仅以小米为例,分析师计算,禁令之下,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售额将会下跌4%至5%,由于小米生产的低于150美元售价的手机有66%销往印度市场,禁令对小米海外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
这只是中国手机厂商近年来在印度遭遇复杂局面的局部缩影。
01
小米OV在印遭遇“至暗时刻”
7月22日,荣耀CEO赵明接受采访时表示,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并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
作为最早布局海外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之一,印度市场曾经是荣耀觊觎已久的那块“肥肉”。早在2018年,荣耀尚未从华为体系中独立出来之时,就提出构建海内外双引擎的发展战略,其中印度市场被视为重点区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印度政府开始将自己定位于“制造业中心”,同时与我国的关系不断趋冷,印度多个监管部门就频频向小米、华为、OPPO、vivo等在印中企伸出魔爪,令其运营苦不堪言。
图片来源:路透社
去年12月,印度对小米、OPPO和一加等手机厂家进行突击税务检查。
今年1月份,印度财政部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逃税,开出了65.3亿卢比(约5.5亿元)的罚单。根据印度财政部称,小米印度公司从海外进口小米手机和手机零配件,在申报关税时未上报包含在进口产品中的专利版税和授权费,违反了印度的关税法。
4月,印度相关部门对小米以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扣押小米在印度的资产,涉及金额高达555.13亿印度卢比(折合人民币48.06亿元)。据彭博社从印度企业事务部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印度企业事务部自称收到了一份匿名举报信,认为相关中资企业可能存在欺诈等违规行为,将会对其审计报告进行认真审查。
但最新的调查表明,小米(印度)555.127亿的国外汇款,有84%是汇给美国的芯片制造商高通集团,用以支付各种许可技术的专利费,这是手机公司的惯常做法。
小米、OPPO、一加之后,轮到了vivo。
7月7日,印度执法局在全国44个地点突击搜查中vivo及其他相关公司,声称要调查其是否从事所谓洗钱活动。
各种风波出现后,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也明显有所下滑。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640万部,比上一季度下降5%。
▲图:IC photo
曾经欢迎中国投资的印度政府为何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变脸”?
02
为了印度制造
2017年3月28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他和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及时任小米印度总经理马努·杰恩(manu jain)的合照,得到了印度网友广泛的关注与点赞。
▲图:IC photo
推特莫迪对小米的态度,就差把「欢迎」两字打在公屏上了,这很大程度是基于印度制造政策的需要。
在印度,约有65%的人群年龄在35岁以下,更为年轻的人口构成意味着,庞大的DAU,无需过分担心的GMV,以及无限潜力的付费能力。
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严格的劳动法以及教育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尽管该国年轻人口众多,但整体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上发挥作用。
2013年,印度服务业出口开始步入低速增长期,该产业对印度的经济拉动作用日渐衰弱,重塑经济结构成为该国的重心。
因此,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不久,提出了“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的政策,主张通过改革开放来招商引资,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来发展制造业。简单来说,就是用市场来换取技术。
为此,莫迪政府向国外手机厂商伸出了橄榄枝。该国于2015年推出了众多配套激励政策,包括承诺将放宽「在印开展业务」、提出数字印度倡议、提出“分阶段制造计划”(PMP),扶持本土手机产业链。
这其中PMP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加征关税,迫使外企将生产制造逐步转移到印度本土。这一政策层层加码,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间,印度手机整机进口关税税率由10%提升至15%,再到20%,电池、充电器、适配器等手机相关配件进口关税税率也在不断上调。
而2015年,正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渐趋饱的重要节点,印度极具潜力的智能手机市场成了很多中国手机厂商的选择。小米作为先行军,就是在这一年确定了“印度优先”(India First)的战略,雷军甚至亲自管理印度市场,复刻国内战略主打高性价比路线。
此后,在各种优惠政策和“印度制造”和关税的推动下,包括华为、vivo、OPPO在内中国手机厂商跟随小米的脚步进入印度市场,并在当地建立了生产基地。据印度中国商会和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工厂已经超过200家,贸易公司500多家,投资额达到30多亿美元。
这些配套上下游供应商也先后在印度落地,仅在诺伊达地区就聚集了瀛通通讯、合力泰、长盈精密、裕同科技、欣旺达、闻泰、华勤、卓翼科技、光弘科技等智能手机产业链企业。这些企业参与到印度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摄像头模组、线材、指纹模组、显示屏模组、手机代工等。
可以说,得益于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全球电子产业链转移,印度从无到有,积累了成套的手机制造产业链,使得手机行业基本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当然重投入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以2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三星、realm、vivo和OPPO。中国四家手机公司,合计占据印度市场64%的市场份额。
2022年一季度印度手机市场的数据。数据来源:Canalys。
这似乎是一场互利的双赢,然而,当中国厂商过于强势后,印度却不再满足于现有收获。
03
跨国公司的坟场
“阿富汗是帝国坟场,印度是跨国公司坟场。”
前不久,智谷趋势是这样给印度的营商环境下评语的。
美国国务院2021年投资环境声明也将印度视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经商之地”。在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2022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印度在亚太地区39个国家中排名更是第27,总体得分低于地区和世界平均水平。
印度营商环境有多恶劣?
“养一只羊,等养大了、养肥了,才好宰杀”,一位手机行业的业内人士是这样形容印度的。
一方面,印度通过优厚政策把海外成功的品牌通过市场红利吸引过去,诱导他们在印度本土建厂生产,发展本国制造业;
但另一方面,等到外资企业发展壮大,为了发展其民族制造业品牌,印度政府又会通过查税、反倾销等手段限制外资企业。据有关统计显示,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堪称中资企业进入印度以来面临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系统性危机。
不仅中国企业,印度其他国家的企业同样会面临这方面的问题。
比如亚马逊今年6月就在投资一家零售集团的交易中,被判定有所隐瞒,并被处以20亿卢比(约1.7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又比如日韩不少企业也面临同样的状况。印度税务部门还在去年突袭了富士康,理由同样是隐瞒收入和避税、做假账。
而印度去年年底以来以转移资产、逃税、禁令等方式限制中资企业的方式与亚马逊的做法类似。
2014年之前,印度有四大本土手机品牌,即Micromax、Intex、Lava、Karbonn,他们曾一度占到印度市场的46%,这些品牌的大部分是在中国代工,自身研发能力一般,响应天然比较慢。因此在国外手机品牌,尤其是中国手机品牌在进入印度后,只用了3年时间就将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压低至16%。之后,印度品牌几乎从市场中消失,目前的市场份额仅为2%。
在印度政府看来,中国投资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印度制造”,反而是在更深入地占领印度市场。印度初级技术部长在接受《商业标准》报采访时就说道,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现在在印度销售绝大多数设备,但他们的市场主导地位并非“基于自由和公平竞争” 。尽管处于领先地位,但大多数在印度的中国手机制造商经常出现年度亏损,这增加了对不公平竞争的批评。
印度政府自然不希望仅仅是成为一个商品倾销地,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对中国投资的防范和猜忌心理更为严重,打压占市场主导地位的中企,为本国电子制造商“清障”,成了印度政府的选择。
社会层面,一些当地政客、媒体开始煽动印度经济民族主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抵制中国产品、中资企业的浪潮。根据《财经》报道,为了避免遭遇破坏和人员伤害,小米以“印度制造”的广告牌覆盖了原有的“小米”广告牌,店铺工作人员也换下统一的工作服。
政策层面,印度打出了“对华经济脱钩”口号,开始变本加厉地打压中资企业,华为、小米、Vivo、OPPO等国内手机大厂均受到了印度政府不同程度的“突击搜查”。其中,PLI政策是重中之重。2020年,印度政府推出了五年生产激励计划(PLI),宣布政府将在5年内投资超过66亿美元用以激励包括半导体、光伏、电子设备、制药、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这些领域中的大部分高度依赖中国制造。
在印度政府列出的“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名单”中,既有Lava、Dixon、Micromax等印度本土公司,也有三星、苹果等外国手机厂商,唯独不见小米、OPPO、vivo、一加、红米等中国企业的身影。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印度一度想要借着国际上对中国供应链断供风险的担忧,借机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那一环。
曾经被中国手机品牌“吊打多年的印度本土品牌,趁此机会摩拳擦掌。2021年11 月,Micromax推出新品牌“In Mobiles”,而 Lava推出可定制的智能手机系列“MyZ”,Karbonn Mobiles也开始推出智能手机。
但,就算中国厂商全部撤出印度市场,印度本土手机品牌就能崛起吗?
对此,Counterpoint高级研究分析师Prachir Singh表示,如果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被迫离开印度,没有印度或外国品牌能够迅速填补需求。
一方面,将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手机驱逐,未必就会扶持起印度本土制造,反倒会逼迫印度本国消费者为低性价比产品买单,长此以往对提升印度工业制造能力有害无益,印度政府的如意算盘恐怕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外,禁令还可能会影响到更广泛的经济。据统计,印度大约有10万个手机零售店,中国品牌约占了其中6万个。货物、维修服务和备件流动的任何中断都将严重影响这些企业和数十万直接雇员的生计,而相关的供应链还将影响数十万人的就业。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双输。
印度市场出海指南:品牌成功布局的关键策略
vivo员工被捕,中企在印度有多难?
TikTok印度市场进击指南:海外网红营销助力品牌成功!
印度,从出海热土到“外企坟场”
小米折戟印度,九年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