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语在这个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时代,人们追寻的“休息”、“玩”越加精致,感受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民族体验、节庆韵味不在话下,文化越加成为旅游的灵魂。今天,小编推荐文化发展研究院的刘从水老师和研究生王荣同学发表在《创意昆明》中的一篇文章《文旅融合成就云南节庆文化产业》。此文章探索了节庆文化产业对云南国民经济的作用以及节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境况,挖掘了节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在文化旅游中淋漓尽致展现的秘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被发明和创造的“双十一”,因为数字“11·11”形似被称为“光棍节”,因为网络购物又被成为“购物狂欢节”。2016年“双十一”,天猫一家电商平台一天的交易额就达1207亿元。2017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成交额创新高超1682亿。可见,特定节日文化孕育了巨大的经济潜力。那么,咱们云南是否只能做个事不关己的围观的“吃瓜群众”呢?!其实,云南是节庆文化的拥有者,也是节日文旅融合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文旅融合已然成就了云南节庆文化产业。
云南民族节庆文化旅游潜能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聚居着25个世居民族,有15个特有民族,以及17个跨境民族。云南特殊的文化地理环境、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节日。例如,彝族有火把节、插花节、赛装节、密枝节、跳宫节、颂牛节等,白族有三月街节、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会、开海节等,傣族有泼水节、送龙节、关门节、开门节等,哈尼族有阿玛突节、苦扎扎节、里玛主节、新米节、姑娘节、米索扎节、苗爱拿节、七月节、扎勒特节、梯田文化旅游节、太阳节、长街宴等……数以百计的节日云南跨境文化,不仅仅涵盖了地州市,甚至形成了全民认同、全族欢庆、他族参与的多个节日,每个民族节日在欢度时间、参与方式、仪式内容等方面更是异彩纷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节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恰恰契合了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毕竟,人,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也要体现出文化涵养的。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不仅仅是欣赏自然风光,还要体验东道主的人文精神。随着旅游经济的盛行,每个民族节日都是可资开发的文化资源,都可能是各个游客的喜爱,也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主题和内容。节日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节日传播了旅游东道主民族的文化符号和人文情感,而作为外来游客也体味了他族的风土人情。节日是民族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和实在性的载体,节日举办需要依托于节日祭祀仪式、聚餐、祈祷字符、庆典炮竹、戏剧舞蹈、雕刻绘画、歌舞表演等方式,这些节日的组成部分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文化旅游的项目和产品。各种各样的节日娱乐活动也使忙碌的人们得以休憩,协调人与人、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增进群体认同和民族认同。节日还是保持和调节人际关系,增进民族内部凝聚力和加强民族之间亲近感的重要纽带。
❖玉溪米线节
基于节日文化功能,以节日文化为主题和内容的节庆旅游在云南各地已经有了很多成功案例了。例如,傣族爱水敬佛、礼佛祈福的泼水节,既是旅游景区的文化节目,又是民族独特风情的体现,成为了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的热点。无论是西双版纳州的橄榄坝傣族园景区、景洪中心泼水广场、告庄西双景、万达度假主题乐园,还是昆明市的云南民族村景区、德宏州国际泼水狂欢节,泼水节项目成为了体现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选择,也是民族文化资源旅游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直观表现。据德宏州芒市旅游局官方统计,在“中国·德宏2017国际泼水狂欢节”的三天时间内,芒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1.96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8615.00万。即使在一个偏僻乡镇中举办泼水节,其文化旅游价值也令人羡慕。红河州金平县勐拉镇勐哩傣乡2017年泼水节的三天时间内实现旅游总收入3478.68万元。普洱市景谷县美食街、孟连县娜允广场、保山市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等区域每年都举办泼水节。如果把视野放大些,在泰国的2017年泼水节期间有47万名外籍游客赴泰旅游,为泰国带来80亿铢的收入。
云南节庆文化旅游并非泼水节一枝独秀,而是遍地开花。2016年大理州传统的三月街民族节5天时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6亿元。2016年火把节期间,楚雄州累计接待旅游者50.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99%。在县城中举办火把节的状况也是不同凡响的,2016年有20万人逛新平县火把节,实现旅游经济收入9240.6万元。2016火把节期间石林县招商引资协议总投资超45亿元。把火把节适当扩展省外,2016年火把节四川凉山州接待游客326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超10亿元。
这些节日仅仅是典型的案例呈现,都有点“双十一”节日的意味。如果加之景颇族目瑙纵歌、楚雄赛装节、保山刀杆节、文山苗族花山节、怒江怒族鲜花节、昆明市郑和文化节、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大理白族本主节、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哈尼太阳节暨双胞胎旅游节、腾冲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楚雄恐龙文化节、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玉溪米线节、楚雄樱桃节、红河石屏杨梅节、元江红河谷金芒果节、丽江“情人节”……云南节庆文化资源实在是丰富,节庆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思维的引导下,节庆文化产业将是云南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
文化旅游融合的云南节庆文化产业之路
文化旅游是节庆文化及其产业化的实现平台,节庆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与事项。2016年云南旅游总收入4726.25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4.31亿人次。巨额的旅游收入之中既有文化因素,也蕴含有文化发展潜力之源。旅游所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环节都需要以文化作为内涵支撑,诸如“吃的是文化”命题是经典诠释。旅游产业要素之间、文化产业门类之间的边界逐渐消融,促使云南节庆文化与民族旅游之间的互动发展以及节庆要素、旅游要素之间的互融,强化了节庆文化旅游融合力度,衍生了节庆文化产业。
在节庆文化旅游融合过程中,节庆旅游的文化主题以及相应的庆典活动是产业化开发的基本内容,促使节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的文化产品,推动着节庆文化以产品的形式投放旅游市场。例如,景洪市开展的“泼水节”、“嘎汤帕”节、“特懋克”节、“拉祜扩”节和“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创新打造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边交会等,都已经变成影响力较强的旅游节庆品牌。“节庆文化+”的文旅融合路径是景洪市文化旅游逆袭的关键,节庆文化产业以其“乘数效应”带动着诸多产业发展。据2017年景洪市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景洪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由883.28万人次增长到1547.14万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由101.89亿元增长到264.3亿元,年均增长26.9%。虽然无法论证节日文化对景洪市旅游收入的直接贡献值,但是节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旅游收入则是不容置疑的。
泼水节
节庆与文化旅游具有很多的契合度与相似性,诸如,节庆活动的举办是短暂性的,短则一两日,长则三五日,这种节庆时间与人们旅游时间安排很近似,因为旅游活动的时间一般也在三五日之内,个别人的旅游时间更长些。节庆活动都是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目的,这类似于文化旅游活动中都具有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的选择也是具有倾向性的文化主题。节庆活动追求节日的狂欢式的娱乐,而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也在于追求身心的放松与精神的愉悦。这些特点决定了节庆文化能够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的融合。
在节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类型上,可以划分依托于自然景观的、气候环境资源的、以大理开海节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型节庆旅游,以商品展会与交易为内容的、以大理三月街为代表的会展旅游型,以春节与清明等节庆的文脉、历史传承景观、独特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事项为内容的历史文化型旅游,以彝族插花节风土人情、民族歌舞艺术为代表的民族风情类的节庆旅游,以文化娱乐融合于民族宗教文化的、以雪顿节和泼水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型,等。节庆文化是深度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领域,也是促使民族文化资源、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资源配置与融合互动的润滑剂,有助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与活动内容。这表明节日文化旅游的类型是丰富的,节庆文化与旅游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关涉到节庆、旅游的方方面面。
节庆文化与民族旅游的深度融合丰富了节庆文化产品的市场形式,也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旅游产品,并促进节庆旅游产业的多样化与产业化。节庆文化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以及旅游人口的流动则迅速传播着节庆文化内涵云南跨境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节庆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诸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苗族“花山节”等节庆活动多以民族文化旅游为平台,促使少数民族节日发扬光大,推动节庆文化与旅游消费紧密结合。
火把节
云南省有232个民族节日,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传统伦理、悠久历史、人生意义等价值理念的集合体,节庆文化产业是一种多元化,跨产业、跨区域、跨空间的高开放性和延伸性的现代复合产业形态。节庆文化产业既能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效完善文化旅游所配套的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又能促进商贸、手工艺品、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行业快速增长,促使节庆文化产业与旅游观光业、会展业、工艺产品业、体育业、新闻出版业、演艺业、娱乐休闲业、餐饮业、影视传媒业等融合发展,促使这些产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以节庆文化产业与工艺品产业之间的关系为例,可以通过节庆产业来扩大工艺品产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范围,以节庆产业的参与主体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利益共享促使民族民间工艺契合于节庆运营环节之中。产业融合侧重于生产力要素的重组与配置,节庆活动能够形成巨大的人流与物流资源,有利于释放工艺美术市场潜能,强化云南工艺产业、旅游产业、节庆文化产业等领域合作,提升集聚效益。为了提升节庆文化的活动形象以及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还需要对工艺美术产品进行技艺提升,通过推动科技与产品生产过程的融合,提升工艺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使工艺产品契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需求。节庆文化产业与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之间可以实行实时互动,在举办节庆活动时实时考虑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的规模与容量,从而提升节庆活动的经济价值;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交互性和动态性的营销推广也应该契合于节庆活动流程,从而推动两大产业之间实现产业互补、共用地理商标。
斗牛
节庆旅游具有较强的带动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表现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的诸多体现。经济效益则表现为节庆文化产品的开发以及价值实现,节庆旅游的丰富并吸纳了旅游消费者,造成人流量的增加,带动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在社会效益方面,举办节事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旅游地的交通、通讯、城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优化旅游环境,尤其是对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还表现为节庆活动展演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促进了游客与目的地的民族文化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节庆旅游产品作为旅游形象和地方形象的塑造者,有助于提升旅游地声誉,有助于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了解,有助于民族认同与民族和谐。生态效应表现为节庆文化展演的低成本生产与重复性使用,可以大大节约了生产资料的环境成本,促使人们形成低碳、环保意识。文化效益则是依赖于节庆活动的举办,传播了民族活动,以节庆旅游的形式传承着民族历史文化,有助于非物质文化的生产性传承。民族节庆与旅游融合并促使节庆文化产业化有助于回归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节日,彰显人文精神,凸显民族认同,促进国家认同,有助于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撰文:刘从水、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