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柚网(ID:MissU_app)
随着“跨境电商”越来越火,中国商品出海规模和能力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预计2023年交易规模将达16.8万亿元。
物流作为电商触达用户的最后一环,紧跟着这个巨大的红利窗口。从2019到2021年,中国跨境快递量由747亿件增长到1163亿件,收入也从14.4亿元增长到2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60%的物流企业都在进行出海的业务布局。
今年以来,包括顺丰、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纷纷加速“出海”步伐。作为商品流通的毛细血管和基础设施,中国物流出海之路行至何方?
电商走到哪,物流走到哪,物流企业出海“杀疯了”
在出海领域,电商是最早一批探路者。而物流作为其业务扩张的基础设施,出海物流也顺势崛起。逐渐打造了具备自身特点的优势,随之不断扩大服务边界,迈向货运物流、仓储等环节。
随着拼多多、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出海,中国物流企业的出海也“杀疯了”。
2022年7月,京东以5亿元人民币买下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物流仓库;同年10月,以3.6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连锁超市Tesco位于英格兰北部城市唐卡斯特的一个配送中心。今年4月,京东继续斥资约合21.4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高盛位于英国的大型物流资产包。
除了大手笔的收购之外,京东物流也和当地品牌合作。比如,京东和东南亚母婴品牌Anakku达成合作,为其在马来西亚超1000家门店提供货物仓储及物流配送服务。
根据京东财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已经运营了超过1500个仓库,包含云仓生态平台的管理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网络总管理面积超过了3100万平方米。
菜鸟,背靠阿里系电商开启出海。以欧洲为例,速卖通占据西班牙跨境电商平台42%的份额,去年阿里还在西班牙上线了聚焦高端用户的电商平台Miravia。第三方数据机构data.ai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Miravia的下载量已经超过SHEIN,排名西班牙购物APP榜单第一。
顺着阿里系的网络,菜鸟也在西班牙自建网络,目前已覆盖当地30多个城市,在马德里、巴塞罗那等核心城市已实现快递“次日达”。此外,菜鸟在西班牙也落地了海外仓群、自动化分拨中心、六大配送站等海外物流基础设施,可以覆盖跨境小包、本地仓发、落地配、同城配等不同物流场景。
多重运营挑战,物流出海,难以复制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求机会,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各国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等,包括各项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国内的模式无法简单复制到国外,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在当地采取本土化的运营策略。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细分需求有所不同,比如,75%德国网购消费者期待高时效配送,预期的配送时效为3—5天;相较之下,近50%的瑞典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针对两种不同的需求侧重点,物流就需要作出调整,比如加速在德国的配送时间,在瑞典主打更低单价的经济型快件。
另一方面,由于跨境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交易模式的多样化,监管法规的完善化,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提高,对跨境电商企业和国际快递企业的经营和合规管理也提出巨大挑战。
例如,正式“脱欧”之后,英国发布了新的VAT(增值税)政策,结束了英国和欧盟其他国家之间的自由流通。从欧盟其他国家入境的货物再转派送到英国、又或者在英国清关再转派送到欧洲其他国家,都需要再次征收关税(DUTY)和增值税(VAT),增加了国际快递物流服务的成本和时效。
在薪酬管理方面,主要涉及最低工资、同工同酬和加班的管理问题。各国的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差异巨大,对加班的法律法规政策也有很大差别。同工同酬则需要强调对女性员工的管理。在一些国家,比如德国,在雇用员工超过200人的公司中,女性员工有权要求公司告知确定薪酬的标准和程序,以及公布同样岗位上男性员工薪酬的中位数。
此外,要想让快递出海更加顺利,还需要国际化的物流快递人才储备。海外仓库人员的工资基本在2000-3000美元/月不等,本地化的成本非常高,如何控制运营成本已经成为很多海外仓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物流企业的本土化运营,以及细分需求的了解和执行,需要持续的人力支持。
《“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发展国际寄递物流。一是拓展海外服务布局,增强国际寄递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鼓励建设海外仓。二是提升跨境服务能力,鼓励寄递企业提升跨境干线运力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引导寄递企业集约共享资源,利用海外专业化服务,拓展境外业务,实施快递出海工程。
出海的一体化,不仅仅是物流的一体化,更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体化。2023,出海已然是一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