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需要先搬离中国?中国公司出海不应失去“模式自信”
美股研究社 互联网出海 2023-12-15 11:02:18 · 热度999

来源:美股研究社

中国企业出海近期热闹非凡,其中以短剧为代表的文化内容产业和跨境电商产业都吸引了大量关注。例如亚马逊在12月12日公布一组最新数据,亚马逊过去一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金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接近30%。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刚刚过去的“黑五”大促中战绩飙升,而中国短剧面向北美市场的输出也带动A股概念股大幅上涨。

对此,中国企业以“中国互联网模式”出海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不过,众多产品或公司并没有统一地把中国模式复制到海外,也有公司选择迁移总部开展业务,以实现 “更全面的”全球化。如今,出海企业应如何看待中国模式在海外的价值?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理由和前景又该如何分析?

出海企业分化:中国模式和非中国模式

中国企业正在多个领域拿下出海优异成绩,例如国内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的海外子公司Crazy Maple Studio,在11月靠其原创真人短剧App ReelShort大火了一把,一度跃居美国iOS总榜第3名、娱乐榜第一名。此外,Temu在2023年美国APP Store应用下载榜登顶第一,Tik Tok位居第五,跨境电商领域的公司SHEIN近期也递表美国,有望以数百亿美元估值创近年IPO规模新高。

在这派热闹景象背后,我们发现,它们的出海路径并不统一。

例如,ReelShort在美国进行的短剧创作和国内题材、吸睛点均较为相似,也采用了和国内类似的投流策略。而Temu亦背靠中国供应链,对北美输出优质商品。SHEIN采取了更坚定的国际化路线——虽其成功依赖于中国尤其是广州的服装供应链,但目前已注销国内实体并变更为新加坡公司,开始建设海外供应链,创始人也已成为新加坡公民,从而走上非中国模式道路。

选择中国模式的原因较为简单,那就是在较大规模市场经过验证的模式,往往能在其他市场也捕捉到消费共性,从而为自己的生意提供保障。

而另起一条国际化道路则是一种适应性表现,Altana研究显示,美国近几年出台了多项限制中国对美出口的新法规,一些贸易行为需要依赖境外子公司乃至非中国公司身份开展。尤其是对有美国上市融资需求的企业,遵从相应规则是必要条件。不过,从结果来看,这也并非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的唯一方法。

采用非中国模式出海,动机与前景如何看待?

如上所述,对比出海企业保留和不保留中国模式的原因,前者主要体现企业以业务为主,需要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或者资源,且其出海模式在得到了市场的实际验证,可以助力业绩增长;后者则以更好地接触国外市场和客户、避免地缘因素打压,以及遵从当地法规要求以更便利地实现上市融资为原因。

只是,从实际效果看,放弃中国模式不意味着就能更“亲近”海外市场。例如,我国出海“四小龙”SHEIN、Temu、速卖通、TikTok Shop在出海对抗亚马逊的过程中各有方法,也在应对不同的局面。

Temu和速卖通都依靠中国供应链,速卖通更强调自建物流以确保购物体验,TikTok Shop有明显的流量优势,和国内短视频社交电商模式如出一辙。SHEIN则是唯一一个背靠中国供应链但转向海外布局的企业,在以上市为重点的情况下,其转换为新加坡公司后仍在美国持续受阻,背负不少业务争议。

所以,“四小龙”都以跨境电商模式为基准,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调整了经营方式,其经营成果仍然取决于业务质量,这是企业出海的“生命线”,其他因素只能是“花拳绣腿”。

至少在跨境电商产业,“柔性供应链+产业带+全托管”这一套极具中国特色的组合拳,正在成为出海增长的有效工具。也只有背靠中国市场的丰富资源,平台和卖家才能有更大的机遇。

显然,大多数中国公司只要能更好、更合理地把中国模式复制到海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消费者的人性总是相通的。这也意味着,选择以中国模式出海,可以为消费者、产业链和当地市场均带去福祉,支撑长期的成功。这是市场的一种自然选择,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长期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