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卖家要裂开了
本文来自公众号“猎云网”
ID:ilieyun 作者丨 林京
“现在每天打开电脑都很慌张,害怕出现零单状态。”王健是一名中小规模跨境电商卖家,公司90%的产品都依靠亚马逊销售,主要面向美国地区。目前公司有近20款新产品压在仓库或者工厂,没办法发货。
作为全球电商平台巨头之一,亚马逊吸引了全球包括中国的第三方卖家入驻。数据显示,从1999-2018年这20年里,第三方卖家销售额在亚马逊销售总额中的占比从3%增长到58%,年销售额增长到1600亿美元。
外贸行业有一种说法,亚马逊50%的卖家来自于中国。据启信宝数据统计,中国共有4,941,090家外贸企业,其中中小微企业有2,201,365家,占比高达45%。
全球疫情扩散的副作用正在跨境电商行业发酵。而亚马逊,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此刻首当其冲。三月以来,亚马逊不断更新的政策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3月17日,亚马逊紧急宣布4月5日前关闭非必要商品入库,优先接收医疗用品、生活必需等高需求产品,主要针对美国和欧盟市场。3月22日,亚马逊物流暂停接受意大利和法国站上的非必需品订单;3月23日,亚马逊宣布延长某些非必要商品的交付期一个月至4月21日。
然而,未到4月5日,亚马逊便又发布了一则FBA非必要商品停止入库的后续通知。
3月27日,亚马逊方面发布公告称,4月5日之后,仍然只能优先接收部分产品,但会将更多商品加入名单中。不过鉴于人力有限,亚马逊方面是逐一增加商品,而不是全部开放,亚马逊更新了卖家平台中的“补充库存”页面和“补货报告”,卖家可以查看哪些商品符合创建货件的要求。
“看到通知之后,大家都开启疯狂补货模式,导致亚马逊后台直接崩了,我的心态也跟着崩了,创建了一下午都没有成功。”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亚马逊卖家们讲述着自己的“渡劫”日常。
坚果资本创始人王志伟称,疫情会让消费力下降,对总体市场需求有一些压制,对跨境电商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但是疫情也会把一大部分原先线下的用户“赶”到线上来,形成新的线上购买人群。对于在疫情中仍然能提供比较好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有望抓住机会再上一个台阶。
物流难题之下的“蝴蝶效应”
王志伟介绍,亚马逊紧急关仓之后,对于那些没有用其他海外仓服务的卖家来说,会受到一些影响,因为发不出货了。但对于有自己仓库或者其他海外仓服务的企业来说,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不过,受防控措施影响,现在物流成本确实上升的比较快。
“(关仓)对我们有两个影响,一是对于现在热销产品的补货影响,二是对开春已经投入开发生产的新品影响。”王健表示,刚复工之后是天天催着工厂要货,现在是很怕工厂货把货全生产出来。很难想象,这样的转变,不过短短一周时间。
王健的公司目前主要涉及宠物玩具、服饰、家居等产品。他坦言,疫情爆发之后,服饰类受到影响最大。比如沙滩涉水鞋,年前很多商家备了很多货,但现在客户都没有外出度假这些计划了。
“我们产品大都偏向于季节、趋势类产品,比如一些户外产品正常情况下是一天200单到300单,现在只有20单到30单。预计到5、6月份,公司整体销售额下降70%。”
亚马逊关仓之后,王健决定选择自发货模式,物流则成为当下面临的最大难题。首先是需要比以往提交更多的信息,并且在昂贵的物流成本之下,依然无法保证时效性。“物流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太大了,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退款退货、账户绩效受影响和资金回笼慢等。”
所以,客服工作成为当下公司销售时的重中之重,必须实时地跟客户进行沟通。
来源:壹图网
“自发货模式,我们也是第一次用,首先是经验不足。除此之外,自发货也面临着清关难的问题。现在国外物流政策变化太快,疫情之下,客户也会出现很多状况,比如很多产品派送不到或者联系不到人。我们原来有一批货物好不容易运到客户那里,但是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决定退货。”王健说,现在面临太多未知、太多不确定性,每天听到的几乎都是坏消息。
对跨境电商从业者刘仪来说,同样面临着补货难题。“我们在亚马逊上销售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有几百个订单没有配送完成,很多航线停飞,只能走商业快递,所以短期内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此外,公司现在不熟悉自发货模式,物流供应商、操作对接和产品打包上面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们也是主要以做服饰为主,一年旺季主要集中在夏季跟冬季,现在订单也是断崖式下跌。原本一些老客户要重新下单,现在都没有下单,现在只能配合国外客户多接一些传统的外贸单子。”
“原计划2020年可以赚点小钱,现在就盼望着能坚强的活下去。”刘仪说。
卖家艰难“自救”
王健表示,现在公司只能降低风险,等稳定以后再进行新品开发,集中力量在防疫产品的自发货销售上。但是王健坦言,靠这种方式的自救“输血”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寻找可靠的货源是一个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到防疫物品生产之中,质量参差不齐。一旦防疫物品质量出现问题,会出现大规模退货现象,到时候更麻烦。其次,这是一个短时间内很耗现金流、有风险的选择,平常亚马逊的回款周期是14天,现在受物流等因素影响,回款期估计得一个月。”
因此,在跨界自救上,王健也会着重关注一些潜在消费,比如家居用品、直播用品等,隔离在家的消费者对这些产品需求会逐渐增加。除此之外,他也开始积极关注直播带货,如果国外疫情持续恶化下去,准备回到不太熟悉的国内电商平台上。
来源:阿里巴巴
刘仪坦言,因为有亲戚朋友做口罩的生产,所以省去了找货源的麻烦,开启转战口罩售卖。“暂时不会考虑裁员,尽量去保证员工的基本工资,然后公司多方面发展。创业不易,希望整个公司能够拧成一股绳,度过这个难关。”
星瀚资本创始人杨歌表示,目前全球对于必须品需求是非常大的,对很多有相关资质的贸易商来说,意味着会有很多机会,也会提升行业集中度,在未来的半年到两年之内,这样的趋势会非常明显。
一位跨境从业者表示,目前对贸易型的卖家来说,相对而言,可以灵活转型。而对工厂型的卖家来说,则更困难一些。此外,在欧美市场暂停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有其他市场的业务,比如澳大利亚、迪拜等等,市场比较分散的话,这个时期会好过一些。
自救的同时,对亚马逊卖家来说,还要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变化。
受疫情影响,亚马逊将延长退货时间至5月3日。根据其邮件内容,在亚马逊英国站、德国站、法国站、意大利站、荷兰站和土耳其站,凡是在2月15日-4月30日的订单,都可以将退货期延长至5月31日。另外。在西班牙站点上的订单,凡是在2月15日后成交的,可以在政府解禁封城后的30天内退货。
对亚马逊卖家来说,这也意味着,在此前105天之内购买过的商品都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的退货。
此外,疫情下的亚马逊仓库也不断地陷入争议之中。3月30日,部分亚马逊史丹顿岛仓库员工罢工,要求公司尊重员工知情权、停工2周并进行深层消毒。他们认为仓库至少已有10人感染新冠,但负责人并未告知。该活动组织人表示,自己已被解雇,亚马逊认为他违反隔离要求。
3月31日,据USA TODAY报道,美国亚马逊全食超市部分员工周二集体请病假罢工:希望索要更多病假薪水和防护措施。4月2日,美国纽约州的一群立法者、公会和亚马逊员工周三致信该公司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要求他针对已经爆发新冠疫情的仓库里仍在工作的员工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
而对转向防疫物资的卖家来说,要面临更多形势和政策的变化。4月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
据悉,很多企业收到出口许可证被取消的通知。一位诊断试剂企业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曾表示:原来出口只需要拿到海外销售资质就可以,现在直接受到影响了,打算向商务部申诉,希望不要一刀切。
“确实我们每天面临太多的变化,自己心态快‘爆炸’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客服工作,随时跟客户沟通好因为物流或政策变化引起的相关问题,然后多做些现金储备。”王健说。
疫情加速行业洗牌
“疫情之下,跨境电商行业内的从业者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是命运共同体。”跨境电商培训机构MoonSees创始人林鹏翔感叹道。
过去两个月是他创业以来最忙碌的两个月,很多时候都是通宵的工作。“疫情发生之后,我们首先是冷静下来对疫情做了一个判断,预计至少会持续到5月份。我们原来是以线下培训为主的,就紧急把公司在线下的90%业务转到线上来,录制了很多视频培训课程。”
在林鹏看来,疫情考验着亚马逊卖家的学习力、思考力和执行力。对他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灵活选品工作,比如防疫物品或者生活必需品等。也要去观察国外市场的一些潜在需求,比如隔离在家之后,花园类、草坪类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对亚马逊卖家来说,这次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期和沉淀期,未来需要在拓宽营销渠道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完善。
“我是2003年进入到传统外贸行业的,2014年转到跨境电商行业,2017年开始做跨境电商自媒体,一直对这个行业有很深的感情。”跨境@米show创始人程桂良坦言,这次行业肯定是受到很大影响,身边很多公司选择大幅度裁员来节省现金流。
但是,某种意义上,他认为疫情对卖家来说也是一个“好事”。因为跨境电商行业门槛较低,导致出现很多低成本、快速产出的模型。在他看来,很多卖家本身抗压能力比较弱,是因为比较依赖平台,不够重视零售,有点“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随着线上消费者跟线下的传统零售消费者趋同,线上卖家必须去学习零售知识。这次疫情,其实对有深度根基的产品卖家受影响并不大,比如他身边一个亚马逊卖家,3月份就果断决定从卖泳衣转型到卖居家用品,现在订单一直是上涨状态。
“隔离在家的消费者在新的场景下会产生很多新的需求。企业只要保持业务的运转,只要还有现金收入,那就还有很多很好的机会。”
“这次疫情,对跨境电商行业也是一次重大洗牌,倒逼他们进行转型。相比传统的外贸行业,跨境电商有更多的灵活应对措施,企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程桂良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健、刘仪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