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愁订单”到有钱做研发 跨境电商激发深圳外贸新动能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深圳80后李光喜干了快20年的电子产品外贸业务,今年做起了跨境电商。为了服务好海外C端(个人)消费者,他开始学习电商运营。今年,他在多多跨境的店铺订单量从一天几十台,增长到最高5000台。
深圳庭院灯饰商家运营负责人陆辉到现在还有些后悔转型太慢。从去年11月在多多跨境开店以来,边摸索运营边做研发,目前店铺日均单量1500单,最高达到5000单。他们还打算与平台合作推出定制化产品,新品已在开模阶段。
8月28日CNNIC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5%左右,多多跨境等平台保持较快增长。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王开前表示,电商平台积极探索业务出海,有助于进一步形成中国制造和中国电商的发展势能。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跨境电商已成为激发深圳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越来越多像李光喜、陆辉这样的“外贸老兵”正在通过跨境电商开辟增长的第二曲线。
外贸“老兵”学起电商运营
自2016年获国务院批复设立综试区以来,深圳市通过海关监管平台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7年的29.1亿元增长至2022年超过1900亿元,保持年均2.3倍以上的高速增长。深圳跨境电商卖家的数量超过15万家,在各大外贸和跨境电商平台几乎占据了中国卖家的半壁江山,庞大的卖家群体和市场规模奠定了深圳跨境电商的基本盘。
李光喜从2005年就开始做外贸了,当被问到什么时候最难,“啥时候都不容易,汇率起伏、出口认证增加,都考验人,好在我能扛”。他笑着说。
去年受全球形势影响,李光喜的客户有所流失,同时在另一个跨境平台试水失败,欠款达到几百万元。今年春节前,朋友给他推荐了多多跨境,他安排员工开了一个店铺,尝试上了一点产品,没放在心上就安排员工放假了。没想到的是,店铺每天都有订单,最先卖爆的运动相机最高日出货量在100台左右。他一个人在仓库打包发货,“过了一个最累的春节”。春节后,他就将重心转移到了多多跨境。
做跨境电商跟以前有何不同?李光喜举例说,面对海外商超这类“大B”客户,卖场采购商品先定价格,经过层层供应商,到了工厂只能通过牺牲产品的功能满足采购价。而做跨境电商,价格自己掌握,必须从成本和运营出发,站在用户角度重新优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李光喜卖的电子产品包括无人机、投影仪、车载摄像头、运动相机等,其中六成自研和生产。他说,近年来海外对入门级无人机需求量在加大,他就生产中等价位的无人机;海外消费者更看重使用效果,他用更环保的牛皮纸做包装,省下来钱用来提升产品性能,比如以前B端(企业级)客户对电池的要求是充一次电用半小时,面向C端,他就把产品续航提升到1个小时。“以前B端对产品的反馈很慢,现在上架就知道能不能卖得好,有问题可以及时改进”。
“过去有订单愁,怕做不过来没钱赚,没订单也愁,两个月没开工压力就大”,李光喜说,做跨境电商不再面对单一客户,自己根据销量安排生产,也有了持续的现金流做研发。现在,来自多多跨境的订单已经占据其工厂的1/3,产品销往33个国家,公司业务进入了上升期。
“工厂人”向新“战场”找增量
8月29日,拼多多发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多多跨境已经实现对国内制造业品类除食品及日化品之外的全覆盖,通过“多多出海扶持计划”,先后推动服装、数码、家电等上万家制造业企业成功“出海”。
与今年无人机等电子产品在海外热卖不同,在深圳一家庭院灯饰企业负责运营的陆辉发现,今年灯饰没有过去两年好卖。以前,他主要向线下外贸商家和亚马逊供货,但B端市场已近饱和,想要增量就必须开辟新渠道。
7月17日,台风“泰利”过境,天一放晴,陆辉就跑到楼顶的灯具测试基地,查看产品的螺丝有没有生锈。他说,庭院灯饰质检要求高,比如防水是按照劳力士级别来做的。在测试基地,很多灯具产品在风吹日晒中已经持续亮了4年多。
太阳能灯具是庭院灯饰的一个主要品种,这种兼具照明和装饰功能的产品在海外是不少家庭的必需品。虽然单价不高,6个灯具才40多元,但生产环节繁多,一个单品涉及的供应商多达四五十家。
“其实每个‘工厂人’都想做跨境电商,没有做出‘水花’的原因,一没经验,二是没人”。陆辉说。多多跨境刚刚上线,平台买手多次找到他商量开店,因为上述原因,直到11月他才动手。到今年三四月份,他终于搭起了运营团队。
传统外贸人转型跨境电商看起来是“降维打击”,但实际却要面临不少问题。陆辉说,一个北美消费者投诉,灯具螺丝易生锈,马上调整供应商,现在每个螺丝都要经过盐水喷洒测试,48小时不生锈才能进入组装流水线。以前做产品一味追求性能齐全,体积大,但海外用户更喜欢“小而美”,于是精减功能,单个产品价格下降了,但销量却大大增加。
快速转型收获第一波红利
2023年前7个月,深圳市累计进出口2.0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快于全国和广东省水平。
作为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强、潜力巨大的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具有线上交易、贸易额度小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成为激发深圳外贸发展的新动能。2023年前两个月,深圳跨境电商业务量同比大幅增长,成为外贸稳增长的重要力量。记者发现,较早试水跨境电商的深圳外贸企业,已经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深圳电子灯具商家运营者王浩是去年9月第一波入驻多多跨境的商家,他针对平台客户开发了“大G灯”电子产品,可给手机快充,播放音乐等,店铺日销量达到5000单,目前总销量已突破50万单。即使是在12月和1月这样的外贸淡季,他还收获了一大波订单。王浩在总结经验时说,一是要舍得投入做研发,他所在公司曾花了20万元设计一款投影灯;二是多研究平台规则,分析竞品,做策略应对;三要不断上新,做出差异化。“我会通过社交平台和主流电商平台了解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利用AI工具辅助我们选择开发更好的产品”。他说。
小商品商家杨宏辉的心得是“让我的商品第一个在平台出现”。他说,如果一款产品能在平台上做到“首个上新”,生命周期可达两个月,如果是“跟款”,只销一周销量就会下跌。其次要善于选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如果你有做传统外贸的经验更好,从仓库到选品运营都懂,就不用再学习”。
深圳传统外贸企业如何更好地向跨境电商转型?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研究院院长邢康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第一,产品质量是基础,有一定附加值的产品会受到海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要符合海外的合规认证;第二,在海外有稳定的线下客户群,具备传统外贸经验是“加分项”;第三,做跨境电商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要从顶层设计做起;第四是改变经营理念,做跨境电商就是“卖货”,要在营销和创新上有所投入。
如今,陆辉在多多跨境店铺的订单量维持在日均3500单,最高一天达到5000单。他说,正在推进与多多跨境合作,开发定制产品,部分新品已经开模。“现在就是‘赶紧干,带上脑子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