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九湾2015-2016年度自贸区回顾与展望
作者:翊生何求 天九湾贸易金融圈研究团队高级成员
作者:sarah呆呆 天九湾贸易金融圈研究团队中级成员
日期:2016年1月18日
按:2015年上海自贸区进入2.0时代,同时广东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也相继建立;与之相配套,自贸区的政策创新层出不穷,政策引致型的金融创新令人目不暇接。搭上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顺风车,2015年自贸区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做得也是风生水起、热火朝天。
进入2016年,四个自贸区将会呈现怎样的创新发展态势?在自贸区大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业务开拓机遇,商业银行应敏锐感知并牢牢把控?在一波又一波的自贸区政策创新的大浪潮下,商业银行应如何有效开辟新的金融领域?本文和我们一起回顾并展望自贸区金融发展历程,值得一读。
2013年上海自贸区正式设立。如果说2013年是我国自贸区发展的元年,那么2015年承前启后,是我国自贸区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随后三地自贸区正式设立,上海自贸区也实现了扩区。2015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发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2015年12月11日,央行分别发布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金融政策指导意见。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使得四大自贸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全国自贸区概况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出口特区”(后改称为“经济特区”),特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也为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30余年过去,中国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与攻坚期,承载着众多任务和责任的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随后,广东、天津、福建等三大自贸区也相继获批成立。
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4月27日上海自贸区进入2.0时代,地理范围扩大到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七个区域,总面积120.72平方公里。作为最先试点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承当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角色。上海自贸区面向全球,努力完成与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衔接,最终打造成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区。
截止2015年11月末,已有40家金融机构接入上海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共开立约4万个自由贸易账户;2015年1-11月累计账户收支总额近1.83万亿元;区内已有235家企业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78家企业取得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备案;2015年1-11月上海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10495亿元,占上海全市的43%。
广东自贸区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深圳前海自贸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珠海横琴自贸区)等三个区域,总面积116.20平方公里。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广东自贸区立足面向港澳台深度融合,侧重对香港澳门服务业的开放和衔接,力争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天津自贸区涵盖天津港东疆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等三个区域,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作为北方地区首个自贸区,天津自贸区主要着眼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服务于北方经济,促进环渤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
福建自贸区涵盖平潭、厦门、福州等三个片区,总面积118.04平方公里。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自贸区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努力推动闽台之间投资贸易自由化和资金人员往来便利化进程。
中国自贸区的设立是一个国家战略上海自贸区跨境通网址,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聚焦点”,标志着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贸区的设立是简政放权改革的标志,政府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的思路,使原先受到较多管制的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自贸区的设立能促使市场创造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配置模式,带动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极。自贸区作为重要的试验平台,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试验中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也将及时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我国自贸区的主要创新措施及意义
(一)政府简政放权,推进创新金融政策落地
1.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外商投资规模
上海自贸区设立伊始就率先在外商投资的准入领域实行负面清单制度。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适用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列明了不符合国民待遇等原则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为15个门类、50个条目、122项特别管理措施,包括了具体行业措施和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水平措施。对于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项目,按内外资一致原则,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对外商投资的管理取消了以往的全面审批制,而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政府简政放权的形式之一,是适应国际贸易新潮流的需要,是促进贸易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能有效加快外商投资项目的进程,进一步吸引外资大规模进入,激发外商投资的热情及企业的经营活力,是境外投资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9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按照该意见要求,中国将探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在2018推广到全国。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政府管理思维的重大转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大进步。
2.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领域及措施,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近年来,中国在吸引外资上已经由制造业为主的格局转变成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吸收外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9月17日举行的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推进大会上通报了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成果,前后两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中服务业开放措施37项,累计已有1037家企业落地。上海自贸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中,为进一步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广东自贸区率先试点对港澳地区的服务业开放上海自贸区跨境通网址,开放领域或高达153项,现已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天津自贸区将通过创新境外投资管理模式,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国际结算中心、期货保税交割、跨境电商、航运发展等各项改革试点入手,实现扩大服务业开放,扩大高端制造业领域开放,促进国际创新资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福建自贸区主要针对台湾服务业开放,从对台湾从业人员资质开放、大部分允许台商独资企业进驻等方面着手,并通过扩大通信、旅游、运输服务、建筑、商贸领域的开放,提升当地服务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增加经济产量和提升产业结构。
3.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自贸区的一大特色就是特殊的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一线放开”是指境外及区内的货物可以不受海关监管自由出入境;“二线管住”是指货物从区内出入区外要征收相应的税收。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其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试点货物“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通关模式、“单一窗口”的执法模式、集中报税及自主报税制度、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境内外维修制度等海关“新政”,实现了通关便利,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大幅提升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遵循自贸区方案政策“可复制、可推广”原则,广东、天津、福建等三个自贸区已陆续制定符合各区特色的通关创新政策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例如建设智检口岸、实施智能通关、推出加工贸易“自主核销”、原产地证书管理创新等举措,达到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的效果。
4.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谱写金融服务新乐章
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首个自贸区,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进投融资贸易便利化、规范法制监管等方面均担当“领头羊”角色。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积极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区建设联动发展,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能力,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1)出台多项新政,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创新
2015年陆续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关于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的通知》以及被官方称为“新阶段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等文件,各项文件内容涵盖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QDII2、资本项目可兑换、民营资本和外资机构的扩大开放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方案措施及各方面法制和政策保障措施,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和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12月11日,央行分别发布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金融政策指导意见。三地自贸区的金融支持方案是在总结和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贸区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创新试点做出了具体规定。
各项政策方针的出台是当前金融业扩大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各地自贸区根据文件精神,不断探索创新,改革促进投融资贸易便利及资本项目可兑换,为跨境投资和贸易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开放的步伐。
(2)稳步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
2014年“沪港通”正式启动,总成交金额近2万亿元,日均成交近100亿元。继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黄金国际板,2015年与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建立“黄金沪港通”,进一步提升黄金国际板的影响力。截至2015年11月末,“黄金国际板”累计成交4800多吨,交易金额达1.14万亿元。2015年11月,中欧国际资产交易所顺利启动。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品种已获批准。上海保险交易所设立申请已获得国务院同意,将入驻上海自贸区。根据初期规划,上海保交所将由国际再保险平台、国际航运保险平台以及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平台这三大业务平台组成。此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自贸区内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3)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持续发布
2015年12月7日,上海自贸区第五批金融创新案例暨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案例对外发布,共计案例12个。其中包含了上海银行的“远期共赢利息”业务、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海王星’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云方案”及4个科技金融创新案例。累计发布的5期创新案例,主要涵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分账核算单元建设、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跨境投融资、保险业务创新、金融机构聚集、金融交易平台建设、金融监管创新、投贷联动等多个方面。2016年1月4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也公布天津自贸区首批9个金融创新案例,显示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迈出关键步伐。
金融创新案例的不断发布,在向社会汇报自贸区内各金融机构最新创新成果的同时,为后续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区内机构各显神通,推动创新型产品发展
目前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不断,已经推出的热门产品有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并购贷款、跨境借款、融资租赁、同业存单等。以下对部分自贸区金融创新产品做一介绍。
1.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是指跨国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在境内外非金融成员企业之间开展的跨境人民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属于企业集团内部的经营性融资活动。
截至2015年11月末,上海自贸区内累计有235家企业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在区内开展该业务,具有集团客户无需备案可设立人民币资金池、资金跨境流出与流入无额度限制等优势,为集团客户打通境内外资金合规、便捷的出入通道,降低集团融资成本,提高集团内部资金运用效率。
2.跨境同业存单业务
上海自贸区跨境同业存单是指以自由贸易账户为依托,面向金融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
2015年9月八家银行发行首批上海自由贸易区跨境同业存单,总额29亿元人民币。自贸区同业存单的推出,完善了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利率定价机制,拓展了区内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吸引来全球金融机构参与自贸区的金融活动,提高市场活跃度。
3.跨境电商平台
“跨境通”是上海自贸区内第一家经政府审批的海淘网站平台,主要在互联网上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国外商品导购和交易服务,同时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口提供基于上海口岸的一体化通关服务。跨境通平台的上线与推广,提高了海淘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推动海淘商家入驻自贸区,提升浦东机场自贸区的专业仓储能力,是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目前上海正在重新搭建一个跨境电商第三方监管平台,由政府财政出资,属纯公益性质,在政府出资建设的平台监管下,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通过租赁和自建的方式,拥有自己的保税仓。
4.融资租赁业务
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最集聚的区域。目前自贸区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引入境外或区内低成本资金通过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开展业务。2015年10月12日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浦东新区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探索设立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保险公司开发融资租赁保险产品,支持融资租赁企业运用保理、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除上海自贸区的各项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外,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试点推出跨境贷、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银税互动”免除诚信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等,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展望未来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前景
(一)全国现有四个自贸区的发展方向
中国四个自贸区的设立,创造了适应国际开放环境下的现代市场经济新体制,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2016年,中国四个自贸区仍将围绕其自身战略定位继续创新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辟新常态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上海自贸区的主要定位是紧紧围绕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根据积极稳妥、把握节奏、宏观审慎、风险可控原则,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开放和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大力促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及时总结评估,适时复制推广,更好地为全国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金融开放服务。
上海自贸区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自贸区,将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继续展开改革。继续推进投融资贸易便利化、货币兑换自由等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的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加速转变政府核心职能,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等各项政策,在金融改革创新、监管高效便捷以及法治环境规范方面起领头羊作用。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广东自贸区的主要定位是在总结和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试验、建立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及时总结评估,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坚持粤港澳一体化发展。
广东自贸区将继续加强粤港澳的合作,特别是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科技文化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全面促进粤港澳服务业规划衔接、服务机构跨境设立及服务要素资源便捷流动,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广东自贸区还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贸区。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天津自贸区的主要定位是立足天津区位特征和经济特色,围绕金融支持租赁业发展特点,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带动全国租赁业稳健发展。在总结和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基础上,坚持简政放权的改革方向,逐步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分析评估和事后备案管理,推动市场要素双向流动。
天津自贸区将着重强调服务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开放制造业、壮大金融服务业,通过天津口岸带动内陆地区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龙头带动作用。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福建自贸区的主要定位是深化两岸金融合作为主线,突出特点,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两岸经贸合作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在总结和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简政放权,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市场要素双向流动。
福建自贸区将进一步融合台海两岸产业,推动两岸贸易的转型升级、扩大台资投资领域开放、加大两岸旅游文化交流,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侧重“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便利化。
(二)后续自贸区的新设
现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提出设立自贸区的意愿,武汉、兰州、新疆、河南、浙江等省市已结合区域特色上报设立方案。例如,四川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积极创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预计符合国家发展大战略、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自贸区方案将优先获得国务院审批,比如中西部地区武汉定位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沙定位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贸区方案等。
对自贸区建设的竞争越激烈,各省市越不能忘记自贸区的设立初衷,应做到不抢政策洼地,不作表面文章,踏实落实各项改革方案,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途径。
(三)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的推广
改革创新能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创新成果的推广能推动经济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正如负面清单管理从上海自贸区推广到全国,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可能在区内(各自贸区内)、区间(现有及未来新设的自贸区之间)、区外(中国境内自贸区外)推广,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贸易的便利化、境内外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等自贸区改革的目标。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在试点的A类企业无需开立待核查账户、外债资金实行意愿结汇以及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提出自贸区内注册企业按照每年跨境收入和支出1000万美元的额度内自主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等内容,如果在自贸区内试点后效果比较理想,有望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四)自贸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最近上海外汇局出台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的实施细则,提出区内企业(不含金融机构)外债资金实现意愿结汇、进一步简化自贸区内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以及便利融资租赁外汇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实施细则的出台为上海自贸区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其他三地自贸区在金改方面最大的亮点是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即在自贸区内注册的、负面清单外的境内机构,按照每个机构每自然年度跨境收入和跨境支出均不超过规定限额(暂定等值1000万美元,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状况调节),自主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限额内实现自由结售汇。
自贸区内享受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红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自贸区的不断建立,现有自贸区的政策红利也将逐渐消失,待区内外政策无差异时,现有自贸区的政策红利也将不复存在。因此现有的自贸区应未雨绸缪,提前沉淀或培育出先发优势,比如要素市场建设、行业企业集群、咨询服务提升、创新人才沉淀、港口区位优势沉淀等,若能实现优势的积累与沉淀,无论改革的政策红利是否存在,现有自贸区就能保持在跨境投融资、信息集中、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优势,仍占据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地位。
我国自贸区跨境电商运营与交易模式的研究(自贸区 跨境通)
南沙开启商事服务“跨境通” ,外国人也可以在南沙直接注册公司啦!(跨境通 logo)
一周大事丨亚马逊开始做支付了(美国亚马逊跨境通)
震惊!深圳大卖申请破产重整,跨境电商将何去何从...(什么是跨境通电子商务)
293家!2022年IPO企业终止情况汇总(上海跨境通实体)
293家!2022年IPO企业终止情况汇总(上海跨境通实体)
银行摩拳擦掌备战“跨境理财通”分析人士:有望年内落地(跨境通竞争力)
“跨境理财通”来了!粤港澳三地实施细则发布(跨境转账有限额吗)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操作路径!(跨境通借壳上市)
【无量弱反平稳收官 大消费细分呈轮动】(跨境通 借壳)